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每个蛋白质的氨基酸链扭曲、折叠、缠绕成复杂的结构,想要破解这种结构通常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甚至难以完成。截至目前,约有10万个蛋白质的结构
新冠大流行之际,有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为什么有些患者病情严重,同时另一些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根本没有症状?COVID-19严重程度巨大差异的背后是否和基因因素相关联
2016年4月,中国报告了最后一例本地原发疟疾病例,5年多之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疟疾负担依然严重,尤其在非洲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仍是重中之重,其中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ChAdOx1产生的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血管等不良事件导致一些国家限制其使用。北京时间7月7日傍晚,顶级学
人类的眼睛可以看见可见光波段内的各种颜色,耳朵可以听见20-20000 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但我们至今不知道自身是否有感应地球磁场的感官,这完全是个谜。 公众
人类的“第六感”磁感应真的存在吗?解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尝试了几十年,他们在鸟类中寻找突破口。 北京时间6月23日23时,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如果能在物质层次上直接实现计算需要,而不使用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集中式处理信息方式——将数据从内存移到处理器再移回来,这样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另一方面
原本人类专家需要花费数周时间完成的芯片布局设计,目前通过一种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平均6小时内就能完成这个过程,速度超28倍。 6月10日,来自美国加州谷歌研究院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悉,来自中国的生命科学和量子信息科研成果于6月3日、6月4日接连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科学》杂志封面。
5月1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发布最新成果: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PeV)的
非洲是最早出现现代人类行为迹象的地方,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非洲墓葬的早期证据却很少,而且往往还模棱两可。因此,我们对这块大陆上殡葬习俗的起源和发展知之甚少。一名
滴入一滴液体,材料的微结构从三角形网格变成了六边形网格,这一拓扑结构变换的过程仅需要10秒钟。 “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实用性,它具有制造简单、变换速度快
新冠疫情发展至今,除疫苗之外,全球的一些科学团队仍在致力于寻找抗病毒药物,老药新用是筛选候选药物的思路之一。当地时间4月7日晚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
人类快乐的源泉来自哪里?在科学家的眼里,血清素、多巴胺、内啡肽是最重要的三种物质。其中,5-羟色胺(5-HT),也就是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发
截至目前,尚无广泛可用的针对人类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疗法。瑞德西韦(remdesivir)表现出泛冠状病毒抑制潜能,并以缩短恢复时间为基础获得了FDA批准用于
新冠病毒的变异株正在成为全球科学家持续追踪和研究的新焦点,它们对这场疫情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点眼下仍不明朗。 当地时间3月1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生命科学发展至今,人类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仍然是一个“黑盒”——我们对其知之甚少。然而,在严格的生物伦理等限制面前,如何解密这个生命之初的“黑盒”,让科学家们束手
一块1.5平方米的“布”,不仅能像显示器一样发光、展现不同的颜色与图案,还可以清洗、弯折……这一“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刊发在国际顶级期刊《
北京时间3月11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大面积显示织物及其功能集成系统》(“Large-area display textile